当前位置:首页→经济信息
三大产业 “十二五”末形成三个“万亿板块”
发布日期:2012-01-10 14:34:39    打印

  工人在力帆轿车总装车间作业。“十二五”末,重庆汽车、摩托车将做到6000亿元产值。 记者 邹飞 摄

  报告摘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十二五”末形成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传统优势工业三个“万亿板块”,重点推进“十大工业项目”,做大做强“6+1”支柱产业。全面实施“云端计划”,笔记本电脑产量超过5000万台。构建“1+6+1000”产业集群,建设产值超6000亿元的汽车生产基地。以数控机床、固定翼小型机和直升机、轨道交通装备、大功率风电设备为重点,建设十个百亿级现代装备产业基地。

  稳定市内煤炭生产,加强与川、黔、宁、陕等省区能源合作,推进万州3000万吨储煤基地和市外煤电基地建设,抓好港口中转煤调度,确保电煤储备300万吨。强化外购电调度,争取增加三峡电入渝份额。加大天然气供应协调力度,保供80亿立方米。搞好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加强成品油调控,应急储备达到50万吨。

  “十二五”末,我市将形成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传统优势工业三个“万亿板块”。这三个“万亿板块”如何打造?昨日,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个“万亿板块”中,电子信息要向高端化迈进;现代装备制造业要面向全球市场;传统优势产业要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并重,整体崛起。

  电子信息

  工业转型关键 向高端迈进

  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市工业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要按照整机带动配套、引进带动开发、研发总部和结算中心并举的思路,加以推进。

  沐华平表示,推动笔记本电脑配套基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梳理笔电产业配套体系,找准产业链缺失部分进行招商引资,加大企业引进力度,将新引进配套企业达到100家,本地化配套率上升至80%。“光提高配套率还不够,还要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沐华平告诉记者,这需要依托现有品牌商、代工商以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积极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建设笔记本电脑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总部功能区,引导芯片等关键部件和模块的开发与产业化。

  沐华平说,在此基础上,我市还要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北斗卫星导航等为突破,引进2~3家新的品牌企业,壮大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更多跨国公司或国内龙头企业设立为制造业服务的区域性结算中心。

  此外,在今年全面实施的“云端计划”中,作为平台的云计算中心将于今年上半年内如期运营,作为通道的两江国际离岸云计算试验区也将于今年6月前封网运行。此外,去年5月入驻重庆的新加坡太平洋电信也将在今年投入运营。“云端计划”今年将形成30万台服务器规模。

  现代装备制造

  引进世界级名车入渝

  沐华平表示,现代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汽摩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如何发展汽摩产业?沐华平说,在项目建设方面,确保长安福特重庆第二工厂实现产品正式下线、长安福特试车场项目,启动长安福特重庆第三工厂、长安铃木二工厂项目;在产品结构方面,积极推进中高端汽车、摩托车等,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大纯电动汽车开发力度。“还要放眼全球汽车行业,引进一批世界级品牌名车入驻重庆,从而提升重庆制造总体水平和质量。”沐华平告诉记者,汽车行业还要加强汽车电子业的发展,增加汽车附加值。

  沐华平说,在装备制造业方面,要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智能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装备产业集群。“我市发展现代装备,要面向全球市场、面向大型企业,不要受制于政府因素,要有市场机制。”沐华平强调,要利用好“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把零部件运进来,生产成成品运出去。

  传统优势工业

  加快推进改造升级

  我市传统优势工业如何发展?沐华平说,化工、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根基,要坚持做强存量和做大增量,加快推进改造升级。“这是重庆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必由之路”。沐华平举例称,化工产业方面,要重点发展循环化医产业,今年争取形成千亿化医产业集团。加速推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沐华平表示,我市还将重点发展食品、家电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地理标识的品牌产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品牌,提升重庆消费品总体水平。

  记者 敖祥菲

收藏此页】【 】【关闭